文化生活
“带你走进无人区”——内蒙古总队阿拉善工地小记
作者:党群部:关晟发布时间:[2016-10-18]点击量:

  内蒙古阿拉善靠近边境的地区是一片人烟稀少的戈壁滩,当地人文风俗和自然风貌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不同。自从总队在那里开展资源找矿工作之后,久居城里的我就一直想去那里看一看,如今借着领导考察慰问的机会有幸来到了阿拉善一睹戈壁风采,第一印象真的就像早期从那里回来的同事口中说的那样:“好像离开了地球。”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乌兰尚德等五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于2016年正式立项,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后一批1:5万矿调项目之一,找矿前景良好。在集团地勘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展开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此项目的意义更显得十分重要。


  其工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东北缘,全区面积1820平方公里,距离总队队部780公里,是总队地质勘查史上面积最大,矿区离队部最远的地质调查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地质工作向来艰苦,为了将地质工作做扎实,长期驻扎在偏远山区中的地质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烈日下与走兽毒虫周旋,游走在深沟绝壁之间,踏遍矿区的每一个关键点;夜幕中与无聊寂寞为伍,一盏孤灯,几部电脑,整理一天勘查留下的地质资料。即使在条件相对较好的矿区,也会经常遇到道路难走,食物短缺等各种问题,如今在人迹罕至,缺水少食,连号称覆盖全国每一个角落的移动网络信号都时有时无的戈壁沙漠中开展地质工作,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





戈壁滩上的项目部仍然保持着地质队旗帜鲜明、铭牌光亮的传统


  项目部位于整个工作区的中部偏南,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十个全覆盖”过程中政府为当地牧民盖的保障房,内部设施十分简单,大部分空间都被单人床占据,周围尽是盐碱地,上面布满土包土坑以及随意散落在各处的耐干旱植物,最近的邻居也在五公里之外,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等到晚上熄了灯,这孤小的项目部便仿佛被天边无尽的黑暗所吞噬,瞬间消失在这偌大的戈壁滩上,就好像它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第二天一早,当吹了一夜的寒风逐渐消退,在远处看不见的地方,初升的太阳会重重地画出一道彩虹般绚烂的光晕,将温暖的阳光再次洒向大地,使这片不毛之地找回些许干瘪的生机。每当这个时候,项目部里的小伙子们便会彼此推搡着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简单吃过早饭之后,便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戈壁滩上,水资源是短缺的,生活用水要到五公里之外的牧民家去买,水是咸的,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在里面泡些茶或枸杞才能抵消那种刺口的咸味。这种咸水越喝越渴,使他们在炎热天气中工作时带来很多不便。


在物资匮乏的戈壁滩,早餐非常简单,城里人讲究粥配馒头清淡养胃,但在这里每天单调的饮食是他们必须要克服的问题,只能靠鸡蛋来保证必要的营养。


吃过早饭,副院长张云学会简单开个早会为他们布置一天的任务


被发现品位还不错的铅锌矿石


  阿拉善地区为典型的沙漠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雨雪稀少,蒸发强烈,风多沙大。这种气候条件的强烈反差为矿调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常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早晚穿着羽绒服不嫌热,中午披着短袖不嫌冷,不管多热都得全副武装,因为这个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里对皮肤的伤害很大,当地的牧民不管天气多热,出门时都要像穆斯林一样用纱巾将脸全部挡住,不让任何一寸肌肤露在外面,但这样一来,排解不出去高温很快就会让人从头到脚都湿透,别说工作,连呼吸都会挤出一脸汗,甚至有些时候,项目部里面常常会达到四十度的高温。

  “每天都在享受汗蒸和日光浴服务,而且还是免费的。”在如此蒸笼般的房间里生活和工作,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调侃和想象去排解心中的苦闷,在他们乐观笑脸的映衬下,这让人难以忍受的燥热仿佛真的会变得不必一提。

  比起炎热,戈壁滩上随时刮起的沙尘暴和莫名其妙的暴雨更加肆虐,也更加危险,如果在出发之前碰见这样的天气还算运气好,若是在工作途中碰见则只能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出现什么危险,戈壁滩上虽然常年少雨,但一旦下起来便是暴雨,突如其来的雨水会将一些早已干旱的河道迅速灌满,五分钟之前还可以通行的路面会被河流瞬间截断,周围本来就比较疏松的地面在雨水的侵蚀下会变得绵软泥泞,十分危险;沙尘暴则是另一个极端,那种卷裹着砂砾不透明的黑风会毫无征兆的扑打过来,周围在一刹那间仿佛变成了黑夜,根本看不见远方的路,在这干燥夹杂着石块儿和热浪的风沙中,只有抱着块儿大石头才能稳住身体,不至于被大风吹得找不到方向。在这样变化无常的环境里,人和车都难以行走,还要保护好原始地质资料,其中困难,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所体会。


荒凉的戈壁滩


这地区的耐干旱植物,开车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足以把轮胎扎漏

当然人类并不是这里唯一的生物,还有骆驼和昼伏夜出的狼


  其实比起工作条件的恶劣,更让工作人员惆怅的往往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该项目共有 13人组成,主要工作人员有4个组共8人,除项目负责人张云学外,其他7人都是90后,平均年龄25左右,最小的只有23岁。这些有的刚刚成家,有的正准备成家;有的刚刚做了父亲,有的正准备做父亲;有的刚刚谈恋爱,有的正准备谈恋爱,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地质事业,我想在这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上,没有任何一种困难比得上这种思念亲人的感受,即使在现在这样通讯发达的年代里,想在戈壁滩上打出一个电话或者发出一条微信,都是需要运气和技巧的。尤其是项目部里两个距离老家万里之遥的南方小伙儿,刚一毕业就直接来到阿拉善工作,从南方来到北方已经算是背井离乡,现在来到大西北的阿拉善戈壁滩上一呆数月,这种环境和心理上的反差想必是难以适应,比起这里的大漠孤烟多风无雨,有谁不会想念南方的小桥流水气候宜人呢?

  可他们总是说:“没什么大不了的,都习惯了”。我不止一次听到身边搞地质的同事这样说,在所有地质人的心中,筋骨上的锤炼和精神上的思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包含着多少隐忍与孤寂,多少理想与坚持,这份从容淡定,在收获地质成果的那一刻,将开花结果,只有在艰难困苦中匍匐前行真正饱经磨砺的他们,才会懂得那将是怎样一份厚重的荣耀。



上一篇:赞蒙辽合作      下一篇:致青春